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

影像與舞蹈、科學的對話 訪談舞蹈生態系影像設計曾煥炘

訪問時間:2011/11/8 晚間  
訪問地點:筱茵的溫暖小窩
[ 訪談記者 夢露/台北報導]

胰島素結晶 (From wikipedia)
  「結晶體的結構其實是人類肉眼看不到的,但科學家運用數學與化學原理,把看不到的東西呈現在大眾眼前。影像也是如此,我想從科學概念出發,把結晶體化為看的到的視覺畫面。」結晶體影像設計曾煥炘如是說。
   出身化學領域的曾煥炘,大學時期接觸劇場、現代舞、電影等藝術領域,並在某個機緣下,開始嘗試將影像與舞蹈互為結合。本著對科學、舞蹈和影像藝術的熱愛,在這次「結晶體」作品中,被大家暱稱為「西哥」的煥炘,決定突破以往擅長的實體錄像,開始嘗試動畫製作,而且並非卡通式的動畫,是利用電腦繪圖軟體將圖像變形、扭曲、伸縮而造成的動畫。
  即將在11/25-11/27演出的「結晶體」,是在竹圍工作室有六柱空間的室內進行,西哥將整個場域視為結晶體:六柱是晶體節點,地板則是晶體表面。「結晶體」的影像呈現會以「地板投影」作為最主要的手法,除了呼應演出空間,也能利用地板投影呈現科學家探測結晶體時運用的種種方法,例如X光繞射、掃描晶核、測不準原理等等。
  科學家探測晶體時無法直接「看」到結構,常用的方式是藉由X光射線偵測,再從X光繞射圖譜解讀結晶體的結構,了解空間中原子排列的位置。因此本次整體影像的概念即是「偵測」,西哥把舞者想像成晶核、電子,把空間想像成整個結晶體,影像與舞蹈的搭配就好比是對舞者動態的探測,甚至讓影像與舞者互動,就像科學家探測晶體一樣。其中很有趣的是,西哥運用近期風靡舞蹈生態系團內的科技產品ipad連結電腦與投影系統,利用ipad做觸碰式控制,讓地板投影可以靈活地跟隨舞者做空間、大小的變化,讓影像可以隨時與舞者互相即興。
義大利教堂穹頂精緻且對稱鑲金玫瑰
   另外一個概念為「對稱」;西哥認為,「人類有很強烈去追求完美與對稱的傾向」,對此在他暑假隨著舞蹈生態系到義大利演出時有了更深刻的體會。他所造訪的義大利教堂,天花板有兩百二十五朵木雕鑲金玫瑰的裝飾,其設計與空間展現了十足的對稱與精緻,就連光線也被精細的計算在內。西哥認為,「這兩百二十五朵玫瑰是為了造就一個完美」,此「數大便是美」與完整結構、對稱的概念便成為結晶體中某一段影像的設計靈感。

   而在不斷嘗試偵測與追求完美對稱之後,西哥認為一切還是必須回歸到「人」;科學家運用X光繞射探測DNA所形成的第五十一張圖片便成為西哥的靈感,他運用X圖形與舞者之間的關係變化,讓這支作品最終能夠回到「人」,即回到「DNA」上。西哥表示,科學家運用探測結晶體的方法來研究DNA,這是一個「人類研究人類」的過程,而非只是在探測冷冰冰的無機物。
1952年由羅莎琳·富蘭克林所拍攝的一張DNA之X光繞射圖片,是解出DNA結構的關鍵證據
(From wikipedia)

   不難發現,整個影像的設計是由結晶體的生成概念、特質出發;無論是科學家極度想要偵測結晶體、發現結晶體的完美對稱特質、將探測結晶體的方法應用於研究人類DNA,皆是由科學概念衍生而出。此與西哥對於影像的理念有關:「科技藝術不是只有很炫的視覺畫面,而是應該從內在出發。」。
   西哥認為,科學家需要很大的創造力與想像力,才能尋找出不同的可能,並把看不到的東西,例如化學分子結構與反應,轉化為看的到的圖形或公式。影像也是如此,把科學和舞蹈中抽象的概念轉化為視覺畫面,而不是只在玩弄炫麗的技術。影像的「內在」必須能與科學和舞蹈的「內在」相互呼應,並成為設計概念的根源,而一切最重要的原則,即是回歸到「人」本身。
   在當代「跨界」的思潮蔚為風行之下,科技、影像與舞蹈一直是目前火紅的話題,也是台灣許多舞團正在嘗試的元素。然而,真正由舞蹈本身出發的影像作品其實並不多見,能從科學、舞蹈兩者出發的影像作品更是少之又少,此與影像設計者的科學背景、身體經驗息息相關,能夠經歷三種不同領域的影像設計者在台灣實屬難得。西哥從大學開始,就不斷在思考、實踐如何從內在、根本上結合影像、舞蹈、科學,換言之,他正在讓自己生命經驗中的重要元素能夠相互合作,並讓一切回歸「人」。在觀賞他的影像作品時,我們看到的不是炫技,而是很誠懇地在與舞蹈、科學進行對話,且饒富人味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